科元网
跃动青春 悦享未来
广东省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
于今日下午圆满落幕
本届省大运会
华南理工大学代表团全体师生
团结一致 奋勇拼搏
甲乙组共夺得26金、42银、41铜
甲组团体总分位列第一(一等奖)
乙组团体总分位列第三(一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
这也是华南理工大学体育代表团
连续三届(2019年、2022年、2025年)
在省大运会中获得甲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省大运会闭幕式现场
每一项荣誉的闪耀
都凝聚着华工人对更高目标的不懈追求
那些藏在汗水与呐喊背后的故事
正以新的注脚续写着体育精神的深度
点击阅读:《华南理工,冠军 + 11!》
在上一期的故事中
我们在羽球纷飞间读懂“坚持”的重量
在街舞啦啦操律动里触摸“传承”的温度
在网球的攻防转换中看见“并肩”的力量
不少读者纷纷在推送后面留言点赞
今天 让我们循着
“超越”“沉淀”“成长”“守护”的轨迹
继续了解
华工体育人关于热爱与拼搏的篇章
01
当发令枪和起跳板共振
当水花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
当骄阳照进丛林的泥泞道路
田径、游泳、定向越野项目的健儿们
正以“超越”的姿态
诠释对速度极限的永恒追求
01.
鲤跃龙门 披荆斩棘
5月21-27日
广东省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
华工田径项目代表队共收获6金12银7铜
梁茗杰荣获男子乙B组110栏冠军
并打破赛会纪录
吴浩翰在男子乙B组跳高项目荣获金牌
谢成荣获男子乙B组标枪冠军
李丹、吕东栩、曾雯、王韵怡
在女子乙B组4*100米接力荣获冠军
沈恩惠荣获乙B组女子铅球冠军
钟锦程荣获乙B组男子5000米冠军
梁茗杰(右)与教练杨杰林赛后合影
当工商管理学院2021级梁茗杰
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
电子屏的数字定格在14.39
他自豪地表示,“我在这项纪录刻上了
‘华南理工大学’6个大字!”
接下来他还将参加7月份的全国锦标赛
“这是我毕业前为母校的最后一战
我要做好最后的冲刺
不断超越自我!”
第一次参加省大运会的吴浩瀚表示
“今天的成绩距离自己的预期还有一段距离
放松的状态下缺点就会暴露出来”
他表示继续努力投入训练
超越现在的自己
“努力让全运会的赛场多一个广东人的身影
继续书写属于华工的篇章!”
而在这场高手如云的较量背后
是队伍全体成员的逆流而上和披荆斩棘
据体育学院黄炜皓老师介绍
本届省大运会校田径队
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多位队员因为国出赛而缺席
还有部分队员出现伤病
然而,这支队伍并未因此退缩
凭借平日积累的实力和经验
不少队员临危受命、迅速填补空缺
出色地完成了比赛任务
接力项目中配合默契、精准交接
展现出十足的团队精神
队伍教练与全体队员们
在黄炜皓、张瞻铭、李康、杨杰林
杜鹏远和黄梓熊6位老师的精心指导下
华南理工田径队在赛场上
最终强势斩获6枚金牌
证明了队伍的雄厚实力与拼搏精神
“冠亚军来之不易
破纪录更是难能可贵”
体育学院杨杰林老师说道
“如果说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那就是超越昨天的自己”
李康老师也认为
这些沉甸甸的荣誉
不仅仅是速度和毅力的结晶
是团队协作的见证
更是华工人“务实创新 追求卓越”
大学精神的生动演绎
泳道追梦 鲤跃龙腾
02.
学校游泳项目代表队合影
5月21-26日
省大运会游泳项目比赛
在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举行
华工游泳项目代表队共收获6金6银7铜
甲组团体总分位列第一
队伍教练为张博栋、陈秀君、杨日旭
赛事结束后的捧杯时刻
华工学子吴青峰先后摘得
男子甲组200米和100米蛙泳的冠军
并打破男子甲组200米蛙泳项目赛会纪录
梅浩贤获得男子甲组200米自由泳冠军
并以打破男子甲组100米蝶泳纪录的成绩夺得冠军
而在接力项目中
温煦韬、刘善衡、吴青峰、梅浩贤
获男子甲组4×100米自由泳接力金牌
并打破赛会纪录
胡俊亨、何泓漫、胡钰文、唐崇邺
获甲组4×50米男女自由泳接力冠军
吴青峰在比赛中
来自微电子学院的吴青峰
平日都在广州国际校区训练
回顾训练的一点一滴
他心怀感激与感动
“教练每周都会安排2次
广州国际校区的游泳训练
我们更方便了
他们却花费了更多时间在路上”
梅浩贤(中)与张博栋老师(右)、陈秀君老师(左)
追溯至2015年以前的省大运会
本科院校的普通生们和
高水平运动队的二本线组别(现归为乙B组)
都同样作为甲组选手参加赛事
因此接力项目的纪录
多数为高水平运动队的选手创造
本次甲组男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项目
华工打破了尘封十年的纪录
对于游泳队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
张博栋老师、陈秀君老师与队员们在
甲组男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项目颁奖现场
荣誉的背后,也是四位队员
吴青峰、温煦韬、刘善衡和梅浩贤
的团结协作和心心相惜
“作为一个团体项目
每个人都极其重要”
大家表示
“棒次之间的动力是相互给予的
前两棒给我们拉出了足够的优势
让我们更加大胆地冲出去”
“我无比自豪地见证了
队员们汗水书写了青春的热血篇章”
甲组代表队教练张博栋表示
队员们日常虽课业繁重
但他们从未向疲惫低头
每一次下课后匆忙奔赴训练场的身影
每一次跨越校区的奔波
都诉说着对游泳执着与热爱
“这是华工人不屈与奋进的体现
也是我们学校体教融合的良好展现”科元网
03.
丈量天地 踏梦如风
定向越野项目代表队合影
本届省大运会的定向越野比赛
华工定向运动队共收获1金3银4铜
潘周璟轩在男子甲组百米赛中荣获冠军
潘周璟轩在比赛中
从今年寒假开始
来自微电子学院的潘周璟轩同学
就开始了省大运会的备战历程
校内体能巩固、野外实战模拟的训练模式
为他踏入正式赛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每一秒的争分、每一次路线的选择
都是我全力以赴的证明”
通过比赛
他也发现了自身与顶尖选手的差距
“从遗憾中坚持,在坚持中成长
我们团队才能向更高目标迈进”
潘周璟轩说道
扶健华老师(最右)与队员们在赛场
回归到定向越野项目本身
复杂的地形和多变的天气是常态
扶健华老师采用“技术与体能并重、
专项与系统结合”的训练理念
“地图判读、路线选择与实战模拟
我们都会用到,”扶老师表示
通过全方位的体能和技术练习
队员们在面对密林荆棘、陡坡泥泞
依然实现了稳定发挥
多名队员在比赛中刷新个人最佳成绩
用汗水与实力诠释了
定向越野运动的智慧与力量
每一次超越
都不止于速度和高度
更是对“下一次更好”的永恒追寻
未来他们将继续书写
属于华南理工速度的传奇篇章!
02
一招一式 是对中华历史的致敬
一跳一跃 是对健康风尚的引领
一起看武术、健美操代表队的师生
如何在沉淀中厚积薄发
诠释关于传统与创新、坚韧与突破的篇章
01.
鲤潜深潭 厚积薄发
5月13-21日
华工武术代表队共收获4金4银4铜
陈锦帆、尹桐两位同学
双双斩获男子、女子刀术的冠军
冯俊同学荣获男子棍术第一名
叶梓豪同学获得男子短兵78kg+第一名
武术代表队赛后合影
武术的魅力
藏在日复一日的“慢”里
而这也是文明基因的沉淀
陈锦帆同学在比赛中
环境与能源学院
2022级博士研究生陈锦帆
是第二次代表学校参加省大运会
从小习练武术的他认为
这项运动对于他的人生成长
起着内外兼修的影响
“它不仅是身体的锻炼
更是精神上的修炼”
武术动作套路的无数次打磨
与科研过程的无数次试验相类似
这也让他养成了
良好的情绪控制和时间规划能力
“博士生阶段的生活节奏很紧凑
但我在训练和学习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尹桐在比赛中
来自设计学院的尹桐在读大二年级
她表示很喜欢队伍的训练氛围
“大家都来自不同年级
训练和学业上都会互帮互助
是苦中有乐”
高中阶段便加入学校武术队的尹桐
认为武术带给她的不仅是身体素质的提升
更是心性的磨炼
“有价值的事情都需
日复一日的积累,不能急于求成”
冯俊在比赛中
当冯俊同学在领奖台上接过金牌
他觉得这次比赛更像一段自我对话的旅程
“卫冕的压力不在于外界期待
而在于自己的心里那座天平”
通过本次比赛
他感觉也实现了与自己和解
“焦虑是因为过分关注结果
学会用平常心对待每一次比赛
是我本次省大运会之旅最大的收获”
冯俊感叹道
武术项目教练黄辛美老师(右三)
除了日常的反复练习和打磨
队伍教练黄辛美老师
也在帮助队员们
努力克服来自伤病的困扰
“因为伤病会直接影响到队员的
身体和心理状态,需要积极引导”
黄辛美老师分析道
“比如说,长短兵属于实战对抗项目
出现伤病是再所难免的
那就需要慢慢地给学生做心理建设”
而在赛场上
最令她感动的是
队员们永不言弃、为校争光的决心
部分队员带着伤病
却依然坚持要上场打完比赛
只为给团体争得积分
“这种分秒必争、团队协作的精神
成就了赛场上华工代表团的高举奖杯时刻”
黄辛美老师感叹道
鲤跃轻扬 舞韵生光
02.
华南理工大学健美操队合影
在5月8日-11日举行的健美操比赛中
华工学子段笑晗、杜越、欧佳婧荣获
甲组三人操冠军
乙组代表队获得五项目亚军
杜越在比赛中
工商管理学院的杜越同学
赛前她也曾因为受伤、动作跑范、
配合失误等问题而感到自责焦虑
但在老师和学长学姐的鼓励和帮助下
她慢慢找回了自信与动力
“从基础操化的规范性
到难度动作的精准度和完成度
通过无数次的加练和磨合
在赛场上找到了最佳的表演状态”
杜越说道
梁俊睿(中)在比赛中
梁俊睿同学是健美操队的队长
他认为这个身份
带给他的是一种责任
日常训练,他会严格要求队员
更会严格要求自己
“自觉做到精益求精,希望能起到带头作用
给队员们带来正能量”
即将毕业的他也希望师弟师妹们
把这份对健美操的热爱传承下去
“无论训练多苦、比赛多难
我们都要坚守初心,勇于挑战自我”
丁文老师(右二)与队员们
健美操队的主教练丁文老师表示
赛场上熠熠生辉的背后
是她和队员们无数个日夜的默默付出
甲组队员们来自一校三区
集中训练就像“跨校区拼图”
即便如此,她和队员们从不缺席
珍惜每一次训练的时光
队伍日常训练
丁文老师说
“这群孩子用行动诠释了
团队精神的力量”
这份团队凝聚力也帮助队员们科元网
在面对伤病和困难时
依然意志坚定、充满斗志
“一遍遍对细节的打磨
高强度的体能训练
重复千百次的技术动作
都化成了赛场上的坚定与自信
也是我校体育教育成果的集中体现”
每一个转体角度、每一次跳跃高度
是细节的极致追求
与艺术表现力的厚积薄发
武学的境界不在于招式的花哨
而在于静守初心的执着
虽然路径不同
它们却同样在时光的沉淀中
绽放出超越竞技本身的精神光华
03
共同成长 彼此成就
通往赛场的路上
乒乓球、篮球、足球和排球队伍的
师生们并肩同行、凝聚默契
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成长故事
01.
鲤展锋芒 乒出辉煌
华南理工大学乒乓球项目代表队
5月13-21日
广东省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乒乓球比赛
在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举行
华工学子赵文钰、王科嘉、王雪彤、
黄雅妮、卢诗晗
在乙B组女子团体决赛荣获冠军
乙B组男子团体收获亚军
赵文钰在比赛中
体育学院的赵文钰
已经是第三次参加省大运会
这也是她最后一次为学校而战
从大一初入华园
到如今即将研究生毕业
三届省大运会见证着她的成长
“之前比赛时会过于重视结果
反而发挥不出自己的水平
而现在更多的是
享受在场上拼搏的每一球”
张一鸣在比赛中
张一鸣是第二次代表学校参加省大运会
三年间的成长
不变的是他为校争光的初心
相较于第一次参赛
这次他表现出更成熟的心态
和更精湛的技术
张一鸣对此充满感激之情
“感谢教练对我的信任
让我有幸能够一次次代表华工出战”
林润锴在比赛中
土木与交通学院的林润锴
则是第一次参加省大运会
比赛进行初期
他因为巨大的心理包袱而输球
一度非常自责
但教练和队友的鼓励
让他再次充满信心
面对大比分落后的绝境
他果断出手、反败为胜
“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心态的成长”
刘思老师(右)在指导队员比赛战术
刘思老师带领的甲组代表队
是一支青涩的队伍
“七位队员中,五位是第一次参赛”
她表示,学校的场地、后勤等保障
同学和队友们的助威呐喊
是帮助他们快速适应比赛氛围的关键
虽然是第一次参赛
但队员们面对
强劲对手和伤病困扰时
仍能迅速调整状态、奋战到底
刘思老师为队员们点赞
“我为他们的成长而感到骄傲!”
廖楷杰老师(中)与队员们赛后交流
乙组代表队的教练廖楷杰老师
也是队员们的“成长导师”
当队员们出现伤病、焦虑等困扰
他总会第一时间为他们“排除万难”
“伤病的出现,不仅需要理疗
还需结合低强度的功能性训练
而赛前焦虑的出现,则需要多加沟通”
廖老师分析道
本届省大运会之旅虽告一段落
廖楷杰老师已为下一个赛季作好规划
“我们要实现‘对症治疗’
平日要高效训练与模拟比赛相结合”
他也对队员们寄予厚望
“我们争取在不久的全国比赛
取得更出彩的成绩!”
万梦同辉 鲤聚成浪
02.
三年间 从训练馆到颁奖台
篮球、足球和排球项目的教练员们
与队员们共同成长
队伍不仅在成绩上实现了突破
团队凝聚成的力量
更是实现了从浪花到浪潮的蜕变
“因为热爱,
我们日渐成长”
篮球项目代表队的教练队伍
由赵彤、周超、丁园和张文德4位老师组成
在本届省大运会中
他们带领着女子甲组和男子甲组队员们
先后荣获银牌和铜牌
女子篮球甲组代表队获得亚军
男子篮球甲组代表队获得季军
据男篮甲组队伍教练周超老师介绍
本次出征省大运会的甲组队伍
是一支以全新班底组建的新球队
队员们均来自于一校三区
基本每周保证“五练一赛”的训练节奏
三年间 从生疏到默契
教练与队员们共同成长
历经无数次的打磨和历练
最终在赛场上呈现了最佳状态
虽然大家的课程安排时间不一样
但对篮球运动的无限热爱
让他们克服了来自时间、课业等重重阻碍
“因此我们甲组夺得银牌和铜牌,
整个过程非常的不容易。”
周超老师表示,备赛过程中看到了
队员们对篮球运动的热爱
和为校争光的坚定信念
“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相信我们的队伍会越来越好!”
他赞叹道
“成绩的背后,
是不断地总结与复盘”
华南理工大学足球项目男子甲组代表队
在本届省大运会中荣获季军
这也是该队伍在近三届省大运会上
取得的最佳成绩
足球项目男子甲组代表队荣获季军
据男子足球队伍教练蔡浩健老师介绍
甲组代表队的成员
是由学校各年级非体育类本硕博学生
在每学期初经过严格的试训后选拔出
历经去年11月的预赛后
蔡浩健老师与队员们共同探讨与分析
自身与强队之间存在的技术和战术差距
实现有针对性的训练
“本学期开学后,我们队伍
有规律地保持每周5-6次训练和教学比赛”
蔡浩健老师说道
通过模拟比赛与练后总结与复盘
他与队员们不断积累了新的经验
“我们会继续努力
争取下一次站上冠军领奖台!”
“球不落地,
我们永不放弃”
乙组女子排球队伍的赛后合照
在本届省大运会排球比赛中
华工乙组女子排球代表队斩获亚军
甲组和乙组男子排球代表队均获季军
“顽强拼搏、团结协作、
永不言败”的中国女排精神
是贯穿着队伍数十年如一日的精神支撑
在乙组女排的比赛中
在决胜局比分落后的情况下
她们却用坚毅逆风翻盘
顶住压力反败为胜获得亚军
代表队教练张燕杰老师认为
这份成绩凝聚着大家的汗水与信念
“成千上万次的起跳扣球、倒地救球,
队员们不断攀升新的技术高峰”
她为全体队员的团结协作感到骄傲
“这不仅承载着对胜利的渴望
更凝聚着集体奋斗的荣光”
亚军奖杯,映着往昔的跌撞
但她们知道,这不是终点
是华章新启,是青春的再次启航
甲组男子排球代表队
乙组男子排球代表队
体育学院庄巍老师表示
本届省大运会甲、乙组男排的
两个季军来之不易
“去年预赛第九名
队员们都憋了口气,铆足劲”
据庄巍老师介绍
甲组有一半的队员来自其他两个校区
每次过来五山校区训练
都需花费2小时路途往返
“但他们都坚持着
只为能够在省大运会赛场上为校争光”
而男子排球乙组代表队
由本科大一、二年级学生组成
是一支“新生代”队伍
为积累实战经验、促进队伍成型
队员们先后参加全国邀请赛、联赛等
并在春节前后开展两期集训拉练
本届省大运会实行的单循环赛制
让队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首场比赛发挥失常后
教练组与全体队员进行座谈
共同敞开心扉分析原因、讨论战术
“最主要的是让大家放下心理包袱”
庄巍老师说道
“我们的队员们最终也是全力以赴,
越打越好,获得了3胜的战绩!”
与队员们共同成长的
还有一位新生代教师力量——郑光源
他在努力备战十五运会的同时
也抽出时间前往学校指导队员训练
并在赛前为队伍制定了战术方案
比赛现场他也及时为队伍调整战术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练,
我们都是一个非常团结的‘华工战队’!”
庄老师自豪地说道
四个项目用不同的方式
诠释着成长的真谛
汗水与泪水交织、失败与成功并存
但正是这些经历
让运动员们褪去稚嫩,破茧成蝶
最终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04
赛场上是激情与汗水的交织
赛场外是华工“守护者们”的奉献与担当
此刻让我们把目光转向
那些幕后的身影
校领导检查指导赛事
华南理工大学作为协办单位
在本届省大运会中承接了
啦啦操、乒乓球两个项目的赛事
学校高度重视
提升场地硬件设施和服务保障水平
为赛事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学生志愿者们在现场工作
在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及组委会的统筹下
广州国际校区与体育学院紧密协作
赛事筹备初期就启动志愿者招募
累计培训志愿者840人次
志愿者和物资保障到位率达100%
在紧凑的赛事筹备期间
团队采取同步规划、推进和培训的策略
从成立领导小组、细化分工
到制定执行方案与应急预案
再到升级场地硬件设施
成就了“零事故、零投诉、高满意度”的办赛目标
杨悦彦老师在比赛现场
作为属地负责安保的教师
广州国际校区综合事务办公室杨悦彦
全程参与了啦啦操、乒乓球赛事的
入场安检、人员疏导等秩序维护工作
他与团队成员分工协作
有效地处理了各种状况
“看到运动员和观众满意的笑容
我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来自东吴服务产业集团的金毅轩
广州国际校区的两项赛事进行期间
他每天清晨七点到达场地
负责场地各类设施的检查和维护
“每一份付出
都是赛事顺利进行的坚强保障!”
林嘉欣同学在赛事现场
来自医学院的林嘉欣同学
担任了颁奖仪式的礼仪志愿者
在参与工作的过程中
她被大运会的积极氛围深深感染
也为辛苦备战比赛的运动员们暗暗鼓劲
“能够为省大运会的顺利举办
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感到十分荣幸”
黄佩佩同学在赛事现场
在乒乓球赛事的检录处
来自化学与化工学院的黄佩佩同学认为
她们的工作细致而关键
“检录志愿者充当的角色很重要
需要核对信息,细节决定成败”
面对检录阶段紧张的运动员们
她们也会用微笑给他们带去信心和温暖
学校医疗保障团队
孙晓利医生作为医疗组的成员
在乒乓球、啦啦操赛事保障中
与团队成员们以“零延误救治”为目标
全程现场值守
及时、精准地处理每一次运动损伤
只为赛中的每一次精准施救
为赛事构筑了坚实的安全屏障
“当看到受伤运动员经过处理后重返赛场时
我更加坚信——唯有不断精进技术
才能在关键时刻不负所托”
平凡而伟大的华工人
构筑起省大运会最坚实的后盾
他们的守护与付出
让青春的激情尽情绽放
为大运会的圆满成功写下温暖的篇章
所有波澜壮阔的绽放
都始于日复一日的深耕
所有震撼人心的突破
都源于永不言弃的坚守
华南理工大学代表队将带着荣耀与热爱
以“超越”为帆 以“沉淀”为锚
以“成长”为刃 以“守护”为桥
在下一个赛场上继续劈波斩浪!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策划:黄明华
图片: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赛事图片直播
制图:司小平
摄影:李一粲 李润庭 章梓涵 缪健铭 黄焕棠
文字、微信编辑:黄明华 李一粲 张冉兴 王一茗
初审:冀早早
复审:卢庆雷
终审:邹浩
华工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邮箱:hgxcb@scut.edu.cn
“分享”“点赞”“在看”,记得一键三连哦
恒汇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